之前,因为种种现实因素,比如争霸时期的特殊需要等等,还有官员数量不够,郭鹏一直没有重新规定魏帝国的官员任期制度。
魏帝国官员大多数只是正常的升迁调任,基层变动还是比较频繁的,不过顶层,比如各州刺史,那是很久都没有变动过了。
鲜于辅在幽州做刺史已经做了超过十年,就是因为郭鹏一直找不到能取代他的人。
没人能像鲜于辅那样平衡幽州各方势力,维系魏帝国在幽州的统治,地方势力和中央势力需要得到一个平衡,而鲜于辅就是地方势力和中央势力的最大公约数。
在郭鹏没有处理掉内忧外患之前,中央和地方的基本矛盾不是他愿意着手的,等到他把外部的忧患全部处理掉,获得了无与伦比的威望之后,才开始对这个矛盾下手。
长期依靠最大公约数来维持统治是不行的,不符合魏帝国的利益。
所以在科举制度正式推行以及地方豪强实力被连根拔起的当下,郭鹏决定正式推动魏帝国的官员任期制度。
地方上,将村长、乡长两级首脑的任期定为两年,县令的任期定为四年,郡守任期定为五年,刺史的任期定为七年。
时限一到,便由吏部安排调职或者升职或者降职罢职。
升职的必然是少数,调职的是多数,降职罢职的……希望是少数。
能升到中央担任高官的自然是少数中的少数,其他一些注定不可能高升的,就会平级调动到其他相对应的虚职上,让他直接安度晚年了。
中央各官署的官职也被相对应的规定了任期。
中央官员的最长任期不超过七年,最短任期不低于一年。
总体而言,魏帝国官员任期制度在原则上是地位越低的,任期越短,因为的确没什么太多的事情好做,诸事繁杂,影响力有限。
地位越高的,任期越长,因为地位越高的需要就越需要主持参与一些国家级政策的实施。
大政策的实施需要时间,交接也好,政策推进也好,都需要大量的时间,不是简简单单拍脑袋就可以的。
一般的文书小吏郎官之类的,一年任期之后就差不多可以寻求升职和调任了。
而九部尚书、参谋令、御史大夫御史中丞这一类的高官,自然有着七年的任期,推进更多的需要长时间来印证的政策。
这个规矩即刻生效,中央吏部需要根据这个原则,开始主持工作,主持官员的职位调动。
这个新规定没有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东汉末年枭雄志》 最新章节一千二百零五 曹仁荣耀退休,网址:https://www.bqgbi.org/14_14089/1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