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由他们来做比较好。这算是上千年来罗姆人第一次被招安,而不是被直接征召和掠夺。
虽然按照传统上,他们不该接受弗兰茨的提议,但是一面是饥肠辘辘的家人,一面是唾手可得的金饭碗,所以这个选择很容易。
当然弗兰茨也不是对他们没有要求,首先他们要学习德语,实际上这些常年混迹于阿尔卑斯山区的罗姆人德语和意大利语简直就是必备技能。
其次,要服从命令、听指挥。没错流浪可以,但是要去指定地点,范围不能离开奥地利帝国,路线随意。
实际上吉普赛(罗姆人)的大篷车什么的,对于维也纳的贵族子弟来说还是蛮刺激的,蛮有诱惑力的。
这也算是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地区的特色了。
历史上1859年随着奥地利帝国战败,阿尔卑斯山地区的罗姆人遭到撒丁王国的驱逐。
之后又接连遭受瑞士联邦和奥地利帝国的驱逐,在1860年夏天有人在阿尔卑斯山消融的积雪中发现了大概两百具罗姆人的尸体。
当地人认为这是不祥的征兆便一把火将他们都烧了,又找来神父进行驱邪仪式。
这些人不过是历史的尘埃而已,他们的历史并不会被人铭记。
兵工厂对于蒂罗尔人的影响还是蛮大的,一些人甚至全家都在为其工作。男人们在工厂抡铁锤、打螺丝,女人们在包装子弹、添加火药粉。
实际上此时的蒂罗尔兵工厂生产了欧洲近一半的线膛枪管,奥地利帝国此时应用的模头挤压法,在当时看来是完全无法想象的。
即便是有人能想得出来,他们也要解决液压机的问题。即便是有了液压机,他们的压力也不够。
不过不管那些工匠如何努力,他们的手工效率依然远远落后于奥地利帝国工业制造。
历史上1851年以后线膛枪管才开始逐步进入工业化,而且早期的单点拉钩法效率依然很低,同时非常容易造成次品,甚至直接让枪管报废。
密封胶圈的发明让后膛枪的密闭性得到大大加强,虽然偶尔还是会糊士兵一脸,但是不至于出现大面积烧伤什么的,最多就是吸入一些粉尘而已。
弗兰茨并没有试图说服军队全面列装后膛枪,甚至压根都没提这件事。如果在内战中双方都装备了后膛枪,那么战争的烈度和血腥程度都会飞速提升。
具体可以参考美国的南北战争,哪怕只是列装的线膛枪,其血腥程度也至今被人记忆犹新。
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最新章节第一百零五章 弗兰茨的私兵,网址:https://www.bqgbi.org/289_289097/679_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