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螃蟹的人,而史思明只是亦步亦趋的尾随者。>
其二,安禄山的人生更富戏剧性、反差更大:>
出身最底层的杂胡,却能实现草根逆袭,在当时世界的最强帝国身兼三大节度使、进封东平郡王;>
这样的人生赢家,其后竟悍然造反、残害自己所服务的政权,整个履历充满了话题性,更别提他跟杨贵妃之间的花边新闻。>
相比之下,史思明更像是安禄山的影子,他们的人生轨迹几乎完全相同:出身类似、经历吻合、性格接近,连人生的结局也基本一模一样。>
其实这安史叛乱中,安禄山只是起了一个带头作用,如果不是唐玄宗的迷之操作,比如斩杀大将高仙芝,催促哥舒翰出潼关决战,安禄山只有失败的下场!>
只是,因为唐玄宗晚年的迷之操作,使得长安失守,安史之乱的危害这才慢慢散发出来,而这一切就是史思明的杰作。>
可以说,在对后世带来的影响上,史思明甚至犹有过之。>
据历史记载,此人骁勇善战,在邺城之战中,他仅用五万军队击破了唐朝的六十万大军>
之后,史思明杀死了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自立为帝,继续向南进军,将战火烧到了河南境内,与李光弼在河阳展开激战,双方互有胜负,他甚至一度取得胜利。>
只可惜,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在同时代中,他遇到了稳如老狗的郭子仪,以及天然克星李光弼!>
但不管这么说,史思明与安禄山发动的“安史之乱”,沉重的打击了唐朝的统治,自此兴盛一时的李唐王朝,逐步没落。>
虽然安禄山、史思明只折腾了七八年,但使中原动荡,千万生命死于军乱。>
与之而来的就是藩镇割据、宦官专政以及党争之祸,最终把赫赫盛唐,推上了不归之路。>
明代史学家王世贞,在《弇州崇论》中曾对史思明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评价:“史思明亦悍胡也,其才力远出禄山上。”>
由此可见,安禄山只是一个叛乱的带头大哥罢了,真正对唐朝造成衰退的罪魁祸首是史思明,只是安禄山锋芒太盛,转移了大家的注意力而已。>
试想,以史思明那强大的军事能力,如果安史之乱一开始就是他来进行指挥,那唐朝的危机恐怕会更深,破坏力将会更大。>
如果他没有被儿子所杀,那么唐朝恐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汉末召唤之无敌天下》 最新章节第239章 白银随机召唤,网址:https://www.bqgbi.org/317_317930/239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