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七四年的初春还在上高中的静秋被学校选中参加编辑新教材要到一个叫西村坪的地方去住在贫下中农家里采访当地村民然后将西村坪的村史写成教材供她所在的k市八中学生使用。
学校领导的野心当然还不止这些如果教材编得好说不定整个k市教育系统都会使用又说不定一炮打响整个l省甚至全中国的初高中都会使用。到那时k市八中的这一伟大创举就会因为具有历史意义而被写进中国教育史了。
这个在今日看来匪夷所思的举动在当时就只算“创新”了因为“教育要改革”嘛。文化革命前使用的那些教材都是封、资、修的一套正如伟大领袖**英明指出的那样:“长期以来被才子佳人、帝王将相们统治着”。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虽然教材一再改写但也是赶不上形式的飞变化。你今天才写了“**大战平型关”歌颂林副主席英勇善战过几天就传来**叛逃座机坠毁温都尔汗的消息你那教材就又得变了。
至于让学生去编教材那正是教育改革的标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总而言之就是贵在创新呐。
跟静秋一起被选中的还有另外两个女孩和一个男孩都是平时作文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这行人被称为“k市八中教改小组”带队的是工宣队的李师傅三十多岁人比较活跃会唱点歌拉点二胡据说是因为身体不大好在工厂也干不了什么活就被派到学校来当工宣队员了。
学校的陈副校长算是队副再加上一位教高中语文的罗老师这一行七人就在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向着西村坪出了。
从k市到西村坪要先乘长途汽车到k县县城有三十多里地但汽车往往要开个把小时绕来绕去接人。k县县城离西村坪还有八、九里地这段路就靠脚走了。
静秋他们一行人到了k县就遇到了在那里迎接他们的西村坪张村长说来也是个威威赫赫的人物在k县k市都颇有名气因为村子是“农业学大寨”的先进村又有辉煌的抗日历史所以张村长的名字也比较响亮。
不过在静秋看来张村长也就是个个子不高的中年男人很瘦头也掉得差不多了背也有点弓了脸像也很一般不符合当时对英雄人物的脸谱化描写:身材魁梧脸庞黑红浓眉大眼。静秋马上开始担心这样一个人物怎样才能写成一个“高、大、全”的英雄形象呢?看来这教材真的靠“编”了。
话说这一行七人个个把自己的行李打成个军人背包一样的东西背包绳的捆法是标准的“三横压两竖”每人手里还提着脸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山楂树之恋》 最新章节第2节:(1),网址:https://www.bqgbi.org/16_162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