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财迷抗日记 > 第一百六十五章 羽绒服(1/2)

第一百六十五章 羽绒服(1/2)

上一章财迷抗日记章节列表下一页
财迷抗日记有声小说,新笔趣阁在线收听!
财迷觉得与杜重远等人在一起是很让人高兴的事。杜先生不光会经营企业而且还保持了浓浓的书生气。他与朋友邹韬奋等人一起办了个《生活》周刊上面多是一些漏*点的文章也有一些赞扬抗五军抗日的文章以及批评政府工作的文章。

又是这么著名企业家又这么有漏*点搞文学等事情让人觉得很难想像。与这样的人在一起总有一股催人向上的漏*点。不过他们说与光之老弟在一起时他们有种要向贤弟学习为国为民干实事要有向上直追的感觉。看来人是互相影响的。

与黄宏林、屈国良、李明他们相见感觉也不错。共济会已经展成这个样了他们还是一付忙得脚跟打后脑勺的样子。黄宏林把家从武汉搬到上海来了屈国良也成了家。他们的感染力挺强把一个热血青年的李明也变得又热血、又有点江湖义气的样子。而黄宏林和屈国良自己则多了一点学生味特别是屈国良。这也说明了在一起的人总是互相有影响的。

财迷长期在北平指挥抗战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业一般的事都不用他管了除了有时一些很大事情的决策。财迷在上海比以前创业时要空闲一点除了搞一下装备的设计外还可以与家人朋友聊一下甚至乔装后到上海市区逛一下。自从财迷在山东又一次被袭击后对他的保卫工作可是很注意的。如果不乔装就要前呼后拥的没法上街了。

在上海表面上一点看不出正在进行战争对他们生活的影响。上海民众对战争已经相当适应了南北两地的战斗离自己比较远而去年战争的创伤愈合得挺快才不到两年时间市面上完全看不到战争的痕迹了。于是文艺活动也多晚上跳舞照常交际花们依然如故商业也仍旧繁华。

…………………………

一九三三年共济会的工业、农业、商业都展得很好工业主要在马鞍山和芜湖展而农场和股份制农村合作社则在江、浙、皖、鲁展较快河南、河北、湖北等也有展。有些农场等不过是共济会组织了一下让土匪不敢再去另外对贫困的地方提供了一些种子、农具、家禽等而已。这些农场有个一年半载的马上就不一样了。我国的农民真能吃苦耐劳!只要生活有盼头一样的劳动给一样的分配税收合理他们就肯干得很。而且学习文化什么的也有兴趣。

有不少战斗中致残截肢的军官特别原来是学生兵的经培训后担任了农场的领导。这样让他们干事比在荣军院养着他们好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也容易解决家属的问题。他们的工资是共济会给的不许拿农场的一分钱他们照样干得起劲。只不过把农场搞得有点军事化的味道。

共济会的农场一般都给了一个收音机于是大家晚上或者农闲时就会到农场部听一下“戏文”学一下抗五军的歌也听一下新闻。这些事情不光提高了大家的思想意识还让大家有个文娱活动丰富精神生活。

农民们有了钱第一个愿望就是为家里买个收音机然后是闹钟。科辉的钟表厂已经生产出手表不过价格比闹钟高得多对农场的农民一般是买不起的。加上自行车就是当时年青人结婚时说的“三大件”了。当然一般农民结婚时有个一件、两件的就相当好了。

人的“幸福感”总是与以前的经历、自己的心理以及环境人群的比较中得到的;这时共济会农场的农民们因为生活基本上能达到温饱了幸福感高得很!像一位老农民说的他这辈子前几十年吃鸡肉的次数还没现在一年中吃得多!这一年中他一共吃了五次鸡肉!真是幸福啊!

共济会的农场是受益民众最多的企业了。

抗五军的军需对工业和农业也有促进例如现在抗五军主要穿的是棉大衣比较重财迷就怀念起他在另一时空的羽绒服来。于是让南方一带的农场养殖鹅和鸭子准备为抗五军装备羽绒服。开始时生产的数量少根本不够装备部队;成本也要比棉衣高得多就先推上了市场结果利用了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财迷抗日记》 最新章节第一百六十五章 羽绒服,网址:https://www.bqgbi.org/16_16658/165.html

上一章财迷抗日记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