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书本上记载的包拯套破钉杀案是杜撰的,今日看到这上面的记载才算是大开眼界了。请大家搜索(品@书¥网)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
趁着太阳还没有落山,幕修在绕着墓转了俩圈后,确定了入穴的方位。然后为了不破坏包拯的墓所以决定用铲子开挖,要不是看在这是千古名臣一代清官的缘故,估计安翔飞早就炸药了事了。>
夜色很快便降临了,当幕修和安翔飞打开一个口子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了。幸好还有一轮明月照着,不然这黑漆漆的真不知道如何行动了。>
“这么晚了,我们是要等到明天再进墓还是?”我问道。>
“明天早上再进墓,没想到这个墓看起来规格并不是很大,但是看里面的用料是非常讲究的。而且这个墓明显的是‘龙阳之墓’。”幕修说着从土里摸索了一会儿,一把抓出了一个铜钱,只见铜钱上面被朱漆涂抹,虽然已经看不清上面的字,但是看形制规格就可以看出明显的是宋代的货币了。>
“龙阳之墓?”我惊讶的问道。因为在书上看到过这类墓的介绍,这类墓出自五代十国时期,是一个茅山道士发明,就是将墓穴设在一处正阳之位上,然后在墓穴之上三百六十个方位上各放一枚铜钱,因为铜钱经历了很多人的手所以自然沾染了很多人的阳气,就好比电视中经常看到的铜钱剑是一个道理。这样就相当于用阳气把整个墓穴罩住了。但是这类墓一般适合一身正气的人,如果此人心术不正,死后葬与此墓则会导致阴魂魄散,不得投胎转世的。>
因为今晚不能进墓,所以我们就在这个空地的而另一处打起了zhangeng,在墓地搭zhangeng多少让人有点不舒服,但是幕修说这里是正阳之位,绝对不会有乱七八糟的脏东西所以反倒让我安心不少。虽然那边还有个包拯的墓,但是包拯生前那么一个大好人也应该不会计较我们打扰他吧。>
简单吃了东西,看着这清风朗月,在这谷底在这杂草包围的空地之上,居然坐在外面没有一丝寒意,或许是因为这里的风水穴位的关系吧。坐在zhangeng前我们三人胡乱聊了半天,然后安翔飞就讲起了这包拯的故事,他像一个评书先生一样,手舞足蹈,讲的是绘声绘色。>
我扭头看了一眼不远处那 包拯的墓心里不禁莞尔。这包拯千年之前可否想得到这千年之后居然有几个盗墓贼在他的墓前歌颂他的丰功伟绩,如果知道他又会作何感想呢。>
只见安翔飞随着一阵清风徐来,在月光之下,站起身来,学者评书先生的样子,手捋胡须,叫跨将军步,一拍大腿说道:“话说这北宋仁宗年间,陈州大旱,发生饥荒,户部尚书范仲淹上殿奏本,保举龙图阁大学士兼开封府尹包拯到陈州粜米济赈。>
原先朝廷已派了两个官员去陈州办理济赈事宜,这两个人都是当朝权贵刘衙内的亲属,一个是他的儿子,一个是他的女婿,他俩在陈州贪赃在法,鱼肉百姓,还打死了饥民李大胆,搞得陈州怨声载道,民不聊生。所以范仲淹要保奏包拯前往陈州查处。 刘衙内素知包拯清正,铁面无私,所以于半夜来访,假惺惺地说道:“陈州饥民多亡命之徒,包大人此番出赈,可要当心。”他的本意是想吓退包拯,不去陈州。 包拯严正答道:“为国效劳,为民解难,乃我辈本分,何惧之有?” 刘衙内见劝阻无效,便改口说情:“包大人此去陈州,望对我儿、婿照应则个。” 包拯答道:“这个我心中有数,感谢你今天来向我传递消息,将来有甚事情,我也会派人向你传递消息,以作回报。”当场送客。刘衙内虽然没得到包拯什么确切保证,但总算能随时得知陈州消息,倘有不测,还有回旋余地,便称谢告辞。 包拯带了差役王朝赶往陈州,将近陈州地面时,包拯易服先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诡墓谜情》 最新章节第四百三十三章 龙阳之穴,网址:https://www.bqgbi.org/23_23182/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