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应该就是进入墓室的墓道了。复制网址访问 ”安翔飞瞧了一眼,说道。>
“是的,不过现在阴气太重,我们等一会儿再进去。”幕修说道。>
又过了大概半个小时的样子,幕修起身在洞口拿出一张黄符嘴里念道:>
“靈寶天尊 安慰身形 弟子魂魄 五臟玄冥>
青龍白虎 隊仗紛紜 朱雀玄武 侍衛我軒”>
而后扭头说道:“走吧,”说着将手里的黄符向里面一抛,顿时里面出现了一个火球,照亮了里面。>
刚才幕修念的是护身咒,这我是清楚的。所以此时心中虽然还是很担心,不过比之前要好多了。>
穿好装备,我把斩仙剑也握在了手里,幕修率先进入了墓道我紧随其后,安翔飞则断后。>
随着手电筒的光照我们深一脚浅一脚的沿着台阶往下走了足足有个五分钟脚才算平稳的落地了。>
只是一落地就觉得而眼前一两,瞬间周围就灯火闪烁,吓得我条件反射般的叫了一声。>
定睛再看原来是四周墙壁上的烛火全部点燃了。而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应该是一处宽敞的墓道之中,只不过这墓道四周石壁上绘满了各种蒙古族人的生活场景。>
“怎么会这样?”我问道。>
“这个很正常,我们进来带来了新鲜空气,所以长明灯就被激活了。所以不要害怕,我们现在应该是在墓道之中。”幕修环视了一周笑着说道。>
沿着墓道往里走去,原本我也为这成吉思汗的墓怎么也是一个富丽堂皇的地宫之类的吧,哪知道没等到我们走几步,就看见远处的一下子打了起来,其实也就是一百多平的样子,只不过相较于这墓道来说确实大了不少。而此时墙壁四周由最初的生活绘画变成了战斗场景绘画。色彩艳丽,看的人实在是入神。看着就到眼前的墓室。我们三人便都慢慢的停下了脚步。三人相互对视一眼,彼此却都已经是冷汗直流了,因为我们明显的感觉到一股阴风不断的在我们周围游动,而且仿佛又发出一些特别的声音一般。>
好像隐隐约约的说道:“敢盗墓者死”>
墓,民间又叫坟,但墓与坟之间在早期是有严格区别的。先秦时,不封不树、不留地面标记的才叫“墓”,意即“没”,埋到地下就没有了,这是古人下葬的本意。后来,当古人把“墓”理解为谐音“慕”,认为是“孝子所思慕之处”时,墓上便堆起封土,出现了“坟头”。俗话所说的“有坟头好哭”,就是这种葬俗的反映。>
坟头的出现,可以说是古代中国丧葬观念的分水岭,随之厚葬之风渐起。所谓厚葬,就是事死如事生,给死者随葬一些好吃好用好玩的东西,民间称之为“宝物”。墓中葬宝,成为利欲熏心的盗墓贼猖狂盗墓的缘由之一。>
既然盗墓是因厚葬而起,“哭穷”自然是防止盗墓的最好办法,于是有人提出了“薄葬”的口号,以绝盗墓贼的非分之想。古代提倡薄葬最著名的大人物之一,当是汉末魏王曹操,曹操在生前便留下遗嘱,要求死后“无藏金玉珍宝”。这话表面上是当做家训、说给其儿孙们听的,实际上是告诉盗墓贼,请你们不要惦记我曹操的坟墓,里面没有随葬品,没啥好东西,不值得挖。>
汉魏时,还真的有人在碑石上刻下了这类文字。据《荆州记》记载,魏征南将军张詹死后,葬在冠军县东(今河南邓州市境内),其墓碑的背面刻了一段文字,其中有几句是这样的:“白揪之棺,易朽之裳,铜铁不入,瓦器不藏。嗟矣后人,幸勿我伤!”>
古代有条件的人家多用耐腐的楠木做棺材,白楸的木质很差,不耐腐,“白楸之棺”就是低档的棺材。张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诡墓谜情》 最新章节第四百九十九章 敢盗墓者死,网址:https://www.bqgbi.org/23_23182/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