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军史小说 > 隆万盛世 > 508二杨之争(1/6)

508二杨之争(1/6)

上一章隆万盛世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新笔趣阁在线收听!
出了正月,京城的各大衙门已经恢复了正常的办公,来自两京十三省的各种奏疏公文送入京师,再分派到各个衙门里处理,最后再由各部把决议上奏皇帝知晓,紧急奏疏除外,那是要直接面圣的,处理完后再发出。

这就是京城官场的运转模式。

大明的天下已经一百余年,按理说应该是天下太平无事,即便有些地方小打小闹,天灾 不断,可事务却不见减少。

每天依旧是流水一样的公文入京再发还,管理着整个大明帝国疆域内发生的大小事儿。

这么多年下来,虽然明初由太祖朱元璋定下了朝廷的框架,可是各部不时出现大量公务堆积,为了运转顺畅,所以不得不一次次扩充人手。

到了地方,类似情形也不显见,各省三司及地方官署职位更是膨胀数倍。

明朝官场有个很有意思的情况,那就是朱元璋定下了一个比较合理的官制,但是却同时出现官冗和官缺的问题。

冗官,指无专职而备执行临时使命的官吏,亦指闲散无事的官员。

在中国古代,人浮于事、机构臃肿常成为社会沉重的负担,北宋时期尤为严重,历史教科书上就有北宋的“冗兵、冗官、冗费”的记载。

历北宋一朝,官员泛滥成灾始终困扰朝廷。

明代官制分为三个部分,即中枢、地方和军事,那时在选用官员上有一种说法叫做“三途并用“,在《明史·选举史》中也记载“进士为一途,举贡等为一途,吏员等为一途,所谓三途并用也。”也就是通过这三种途径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为官。

朱元璋在设置官制时,充分考虑了官员之间相互牵制的职能,分散官员权力,不仅增加了一些官位出来,还因为要拉拢人心,实行荫庇制度。

对有功劳的官员,往往都能得到荫庇,子孙就可以享受到特权,有资格当官。

官员多了,处理的事务分散了,结果在遇到事儿的时候往往就会出现相互扯皮、推诿的现象,于是往往又只能新设置一个官职来管理扯皮事务。

当形成循环后就造成了人浮于事,互相推脱责任,使官场越来越臃肿,几乎成为了灾难,而且对于国家的财政负担也非常大。

而官缺问题的原因,则主要是因为党争和正常的官员致仕以及都察院言官的肆意弹劾。

官员年老致仕很正常,党争引发官员落马也很正常,言官风闻奏事也很正常,只是当空缺出官职后,因为各种原因,往往在官位空缺后却不能找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隆万盛世》 最新章节508二杨之争,网址:https://www.bqgbi.org/248_248338/520.html

上一章隆万盛世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