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格格与九格格自有舒贵妃与庆妃担心, 钟茗有儿子傍身, 也不须担心再有谁跳出来闹事了。妃子想生事, 总要有皇子作倚仗, 满宫上下的妃子再没有人能有什么办法接近皇子了。也就是当年令妃那样的,仗着受宠, 又有当皇子伴读的亲戚, 才能与五阿哥合成一路。>
舒贵妃与庆妃的心思现在分成两半儿, 一半儿是把半路领回来的闺女养熟了, 另一半儿是琢磨着怎么生个属于自己的阿哥。格外卖力讨好, 慈宁宫与坤宁宫的请安礼数周全,把七格格与九格格养得白白胖胖,比亲娘想得还周到。老佛爷与乾隆是乐意看到这样的情形的,这两位的心情直接体现在了赏赐上。>
钟茗冷眼看着宫里形势,知道两妃有些着急了,明年又是大选年了,虽然以两妃如今的位份,新人很难对她们构成严重威胁,到底是又多了一批来分皇帝用的女人, 人家比她们年轻、身体好,怀孕的可能性更大些,当然要抓紧时间。钟茗也不点破, 只管做她自己份内的事情。>
永璂接触俗务的计划没有操作成功, 因为乾隆另有安排。自从永璂在避暑山庄的时候逛了一回街, 回来就生出许多问题, 从为什么有人会乞讨到百姓吃不上饭要怎么办再到什么时候大家都能饱暖,从官员不称职到为什么不派称职的人去,从两文钱能买一个包子到自己的碗碟能换多少包子养活多少个人,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师傅在他眼里是不敢说话的呆子,问题只能堆到乾隆跟前。乾隆几乎要被问得老羞成怒了,毕竟永璂的问题都是直指他的统治失误。最可悲的是,正要发火,正对上一双渴望知识的大眼睛,一副‘我很信任你,你一定会教给我办法的对不对?’的眼神,乾隆又哑了火,他早些时候打一主意,先教导一下永璂,看看深浅。此时只能耐心地讲解,别的都好说,有灾赈灾,天灾难免,只要咱们用心去治理还是没问题的。钱的事儿,乾隆自己到现在也不甚清楚了,不过官员的选派是他的长项。>
就有如下对话——>
“当然要选贤能。”>
“什么样是贤能?”>
“会办事的。”>
“可是承德那里的官员就没办好事,他们就不是贤能了吧?”>
“对。”>
“那当时是怎么选的?难道选官的标准当时不是选贤能而是选不贤能?”>
“……”静默一下,开始讲吏部选官授官、考核的流程,然后说明‘树大有枯枝’,所以咱们还有御史。>
“御史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之前没有发现?三年一考核,怎么也考不出来?皇阿玛到上书房考我们的功课,怎么就能考出对错来?嗯,是他们比皇阿玛笨!”>
即使这是在夸他,乾隆也没觉得高兴。“……”问题一个比一个尖锐了,乾隆低下头,看着没他肩膀高的永璂,永璂还在那儿等答案,一面等一面自己分析,“跟上书房师傅一样,都不干正事儿,光说些没用的,浪费俸禄,”想起被关到上书房里听师傅念经的悲惨经历,“空耗时间,听他们整日念经,还不如出去走一趟知道得多。太祖太宗也没读多少书,崇祯读书倒是勤快……”>
“……”乾隆初时很想发火,然而童言无忌,生气都气不起来了。听到后来,脸色严肃了起来,乾隆最欣赏的皇帝是谁,这个答应未必清楚,然而他一力模仿的一个人一定是康熙。康熙是个文武双全、文理科全面发展的人,乾隆极为羡慕,所以也一力推崇康熙的诸多做法,忽地听永璂这么‘无忌’地一说,似乎也有道理,怎么越到后来,读书越多的皇帝反倒越昏庸了呢?>
乾隆匆匆打发掉永璂:“你还小,说了你也不明白……”完了,他要再问为什么‘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皇后难为》 最新章节乾隆的打算,网址:https://www.bqgbi.org/334_334616/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