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命不可违,太上皇谕旨一经传出,戏班上下打起百倍精神,忙碌筹备。>
次日上午,柳湘莲与精挑细选的人马,收拾齐整出发。>
国朝定鼎之初,京师毁于战火。太祖皇帝遂都金陵,直到太宗时京师完成重建,方才迁都。>
永隆帝登基,自然居住紫禁城,待太上皇北狩归来,一山难容二虎,一城如何安居两龙?>
于是后者迁居西苑,并改名太安宫,有以唐高祖李渊自许之意,只想安度晚年,了此残生。>
历经十余年营建,今太安宫内,不仅有巍峨雄壮的宫殿楼宇,山水也各有千秋。>
水分北中南三海,碧波粼粼,金鱼嬉游。>
山以玲珑石叠垒,峰峦隐映,秀若天成。>
朱色宫墙外,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禁卫巡逻不绝。宫禁森严,甚至远胜皇帝所居大明宫。>
倒不是担心有人行刺太上皇,而是为防“夺门之变”重演,这却不是可以明言的了。>
与明代宗彻底圈禁其兄明英宗不同,有父子大义在,今上也仅是加强防范。>
至于太上皇要观戏听曲儿这等小事,更无由阻止,只能严格检查。>
进出人员身份须一一核对无误并详细登记,不得携带任何兵器,表演所用刀枪剑戟等道具亦是木制。>
经过层层繁琐查验,柳湘莲等人终于在内监引领下,步行走进一处偏殿。>
与其他戏班一起,各自化妆准备,等候登台命令。>
初入八月,早晚时候已有些凉意,正午依旧炎热。>
宫苑内并无人声喧哗,显得格外幽静。>
管弦之音遥遥传来,仁寿殿中正进行盛大的歌舞表演。>
仁寿殿是太安宫主殿,飞檐斗拱,脊兽雄列,殿内金砖铺地,云龙蟠柱,辉煌夺目。>
因布置了冰块降温,殿内清爽如秋,凉风习习,伴着袅袅龙涎香,真人间乐土。>
彩裙宫女、青衣内监,皆面容恭敬,垂手侍立,纹丝不动。>
表情似是雕刻而成,唯有目光流转,方知是活人,而非了无生机的木偶泥塑。>
白玉丹陛上,金漆龙纹宝座雄踞。>
上面歪着位身着明黄色龙袍的白须老者,意态慵懒,正是太上皇本尊。>
偶尔眸中精光一闪,威严霸道气息流露,足令人胆颤心惊。>
乐声渐止,美轮美奂的歌舞表演完毕,美貌舞姬袅娜轻扬地退场,翩跹如仙子。>
太上皇视若无睹,神情淡然,无喜无怒,目光幽深,不知又在沉思何事。>
宝座下方,一位二十来岁的英俊青年,端坐在绣凳上。>
头戴二龙戏珠的翼善冠,身着赤色蟒袍,面如美玉,目似明星,清雅俊丽。>
正是太上皇嫡长孙,也是故太子之嫡长子,陈彦俊。>
永隆帝仁孝过天,继位后大赏勋贵和宗室,陈彦俊亦在此列,被封为乐天郡王。>
自太上皇归来后,他常来与祖父相伴解闷。>
众舞姬退场,太上皇沉默不语,似在愣神。>
无人敢动,唯独陈彦俊站起来,走到身前,轻声问道:“皇爷爷,要不要看戏呢?众戏班都已经备妥了。”>
太上皇闻言,思绪被打断,抬眸看他,一瞬间有些失神,仿佛看到年轻时的太子,随即露出慈祥微笑,颔首道:“演吧。”>
“皇爷爷想先看哪出戏?”>
陈彦俊将戏单展开,双手捧着,稳稳递过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红楼鼎革》 最新章节第53章 拒为供奉,网址:https://www.bqgbi.org/355_35531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