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传说他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也叫庖犧”。
萧启宏先生的《汉字世界》则介绍说:“羲是人类始祖伏羲的专用名字”。
萧启宏先生的观点,其实也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得到了印证。《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羲”字条目的介绍很简单,仅寥寥两条,第一条为:“见417页[伏羲]”;第二条只有一个字:“姓”。
而姓,是对一个氏族血脉的标示。代表姓的文字,其所对应的文字本意,是对一个氏族血脉源头性心理文化的提示,是对一个氏族血脉源头性人物或事件的提示。
比如赵姓,是造父的后人,以他们氏族曾经建立的赵国为姓;钱姓,是颛顼之后裔孙孚的后人,因孙孚在周代钱府为官,后人以其官职为姓。
一个家族以一个传说中的历史人物为姓,这是以一个家族血脉的真实性,证明这个历史人物之传说的可信性。
况且,这个历史人物在我们的汉字中还享有专门的字形字意,来给以专一的命名,可见,这个历史人物在由汉字所代表的我们汉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所以,伏羲虽然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我们却不可以将其当作虚无的神话性人物来对待。须知,传说中有许多神话性的想象,但也有许多来自一个民族孩提时代的真实记忆。
然而,这么一个关系到华夏民族起源的历史性人物,司马迁的《史记》却没有将其收录在册。倒是唐朝的司马贞认为这样不妥,遂根据能够搜索到的一些资料,补写了一篇《三皇本纪》。
《三皇本纪》记载的是犧皇伏羲、娲皇女娲、和农皇神农的事迹,其中关于犧皇伏羲的介绍如下:
“太皞庖犧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犧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宓犧氏。养犧牲以庖厨,故曰庖犧。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作三十五弦之瑟。木德王,注春令,故《易》称帝出乎震,月令孟春,其帝太皞是也。都于陈,东封太山。立一百一十一年崩”。
其后的索隐曰:“按伏羲风姓,出《国语》。其华胥以下,出《帝王世纪》。然雷泽,泽名,即舜所渔之地,在济阴。成纪、亦地名,按天水有成纪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妹妹叫女娲》 最新章节伏羲简介及相关,网址:https://www.bqgbi.org/36_364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