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年侯周飞接到沮授的信件,不敢独自做主,毕竟建立一支五万骑兵的凉州军,可不是仅有钱粮就能办到的,必须有数量众多的各级军官、文吏,武器马匹等,于是先回信沮授,暂招两万,并立即写信向高顺请示。<,萧关和高平城是他们的底限,若是失去这两个地方,则他们将永无宁日,汉军可随时出萧关或者高平城而袭击他们的邑落。
现在汉军集结在朝那城,已严重威胁到他们的生存安全,最终,他们决定,先派兵支援萧关前线,根基形势展再决定下一步的计划。
在军师沮授到达朝那城之前,麹义以坚守朝那城为目的,一直没有动对萧关的攻击,胡人也未出击,双方对峙,相安无事。
一月底,沮授到达朝那城,且朝那城集结起了近十万的军队,众人心中便有了必胜的信念,准备与羌人进行决战。
此时,羌人心中更加恐惧,驻守临泾县城的两万军队已投降汉人,且他们继续向朝那城增兵,局势对他们越来越不利。
若是能击败汉军,他们还是希望在萧关以南的地区生活,这么水草更加丰盛,且能从汉人手中贸易到更加廉价的物资,他们的生活会好很多,若非逼不得已,他们才不愿意去萧关以北的苦寒之地生活。
与汉军的决战已不可避免,否则即便他们撤出萧关和高平城,汉军骑兵也会穷追不舍。
胡人被逼无奈,续集结起十五万军队,并向萧关集中。
二月初,胡人十五万军队包围朝那城,将朝那城包围的水泄不通,他们感觉,即便不攻城,汉军城内的辎重顶多坚持一个月。
朝那城内有八万军队,不过只有不到一半是老兵,剩余的大部是刚组建起来的新兵,虽说凉州兵彪悍勇猛,毕竟他们都没有战斗经验,沮授不想硬拼。
沮授命令步兵严守城池,各部官兵不得命令严禁出战;麹义、徐晃、颜良和程志四人,每人坐镇一城门。
在这段时间里,沮授每日端坐城头,密切注意胡人动向,并不断观察、研究胡人习性。
朝那城四周二百里之内已坚壁清野,胡汉百姓要么参军,要么被迁移到南方几县安置,羌人外出掠夺皆无果而归,现在他们更不敢分兵,派大军南下劫掠,否则易被汉军各个击破。
围城胡人分成四部,每部有三万士兵,总共十二万人参与围城,还有三万留守萧关,保证他们后路安全。
这么多的胡人军队包围朝那城,每日消耗的辎重数量非常庞大。
现在,胡人军队士气高涨,凉州叛军包围陈仓,朝廷救兵迟迟不到,现在他们又包围朝那城,汉军已无可派的援军,胜利必将属于他们羌人的,只要叛军占领陈仓,他们击败此处的汉军,凉州此后便是他们羌人的天下。
可惜的是羌人部落各自为政,没有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他们的想法注定要落空。
朝那城内也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麹义希望主动出击;颜良希望每日斗将,打击羌人士气;徐晃建议每日可不定时派小股部队出击,不断骚扰羌人,积少胜为大胜。
军师沮授不为所动,坚持继续对峙,只要羌人不攻城,且城内粮食充足的情况下,绝不出击。
众人不解,沮授信心十足,对众人的质疑笑而不语。
这次颜良带来了高顺的信件,高顺在信中告诉沮授,陈仓羌人叛军必败于二月。
沮授分析高顺的判断,感觉非常有可能,陈仓被围几个月,寒冬将要过去,却无任何战果,且左将军皇甫嵩和前将军董卓的朝廷大军却日渐逼近,给了叛军强大的压力;羌人物资消耗巨大,肯定思归而无心恋战,等到叛军回撤,官军趁势追击,肯定能大获全胜。
沮授认为,若是陈仓羌人叛军败逃,此处的羌人必受影响,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汉末高顺》 最新章节第330章胡汉对峙,网址:https://www.bqgbi.org/50_50430/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