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与高顺的政治交易,董卓的心更野了。[董卓。
韩馥此时是御史中丞,御史中丞是监察系统的第一长官,内领侍御史,外统州刺史,是为朝廷重臣,出任豫州牧合情合理。
这些人中,刘岱这个汉室宗亲是作为一个大幌子出现的,其他人皆为士人或者党人,与袁家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董卓为稳定与士人的关系,且是为了收买人心,便顺利批准了五人的任职。
让太傅袁隗轻易达成了他第一步计划,接着,太傅袁隗又进行第二步计划,那就是为逃出京城的袁绍和袁术争取机会。
此时,袁术逃回老家南阳郡,袁绍逃到豫州汝南郡。
原豫州牧黄婉被任命为司徒。
当袁绍按照计划找到借口出逃后,由伍琼据实上报袁绍是单骑出逃,并无携带家眷及兵将。
配合的又是周毖、伍琼和议郎何颙等人,忽悠董卓给袁绍汝南郡太守官职,就到董卓的面前劝说:“废立皇帝这种大事,不是平常人所能明白的。袁绍不识大体,得罪了您以后,心里害怕而出奔,并没有别的想法。如今急着悬赏捉拿他,势必会使他反叛。袁氏家族连续四世建立恩德,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假若袁绍收罗豪杰以聚集徒众,其他的豪杰便会乘机起事,那样的话崤山以东地区就不归您所有了。不如赦免袁绍,任命他为一个郡的太守,他因赦免而感到高兴,就必定不会再有后患。”
董卓认为有理,且他也不愿意与袁家彻底撕破脸皮,于是派使臣去任命袁绍为汝南郡太守,封乡侯;袁术被封为后将军。
“单骑出逃”给董卓一个印象,确实是袁绍个人行为,并无任何家族意图。董卓因“假装”表演学习怎么管理政府的出发点,先后批准了上述人事任命。
那么袁绍顺利安全“出逃”并直奔豫州汝南郡,袁术“出逃”直奔荆州南阳郡,就是为了掌控豫州和荆州。
连早就出逃的鲍信,都被董卓任命为济北相的官职。
曹操这个愣头青根本就没有搞清楚朝廷的状况,扎扎实实地出逃到自己的老家——兖州陈留郡陈留县,根本就没有猜出来袁绍单骑出京的把戏,而董卓也明显没有把这个宦官的孙子当回事儿;难为曹操竟然傻了吧唧地、紧张兮兮地表演出逃路上杀故人全家的戏外戏,自以为自己是领衔主演,出逃后,董卓什么官职也没有给他。
袁术被任命为后将军,带领兵马驻守鲁阳,并命令别部司马马腾率五千骑兵从关中前来会和。
马腾所辖的官兵皆为凉州人,不愿意远离故土,更不愿意与董卓为敌,便鼓动别部司马马腾投降董卓。
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马腾感觉,若是违背这些官兵的意愿,他很可能死无全尸,于是决定投降朝廷。
董卓大喜,在李儒的谋划下,立即安排马腾为金城郡太守,希望他能与韩遂斗个两败俱伤,他好坐收渔利。
至于此后马腾和韩遂同流合污,则是后话。
此举大大削弱了袁家的实力,让袁家多年的安排鸡飞蛋打,袁术更是被气的七窍生烟。
袁家为了完成战略安排,对董卓曲意奉迎,使得董卓也达到权倾朝野的地步,行事更加肆无忌惮。
十月三日,董卓趁着何太后遗体下葬的时候,开启文陵(汉灵帝陵墓)时,使人偷取其中珍宝。
董卓仗着军权的威势,放纵士兵在雒阳城内劫掠富户,搜刮财物,劫掠妇女等人口专卖给高顺。
十一月一日,董卓自拜相国,封郿侯,有“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特权,自此董卓在朝廷中的权势已经如日中天。
董卓又封自己的母亲为“池阳君”,设置令、丞。
董卓性格残忍,好用刑法立威。
侍御史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汉末高顺》 最新章节第346章权倾朝野,网址:https://www.bqgbi.org/50_50430/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