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宁修所料非虚。>
就在陈安陈公公来香山县传旨三天后,另一位王公公也紧跟着来传旨了。>
看二人相隔的时间,估计也就是前后脚从京师出发。>
宁修只觉得好笑,万历皇帝这还真是随性而为啊,想起一出是一出!>
这位王公公年岁显然比陈太监大,宁修估摸着最少也得三十来岁。>
不过二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宫中都不怎么得志。>
这倒是好理解,毕竟得志的太监也不会抢着出来传旨。>
只有那种不得志的边缘太监才会想着借着机会捞一笔外快。>
当然,宁修依然好生热情的招待了这位王公公。>
这是宁修对太监一贯的原则。>
作为一个现代人,宁修深深明白太监对皇帝的意义,与太监交好可以间接让皇帝对自己的印象观感变好。>
宁修不过是付出几百两银子而已,与他现在的盈利能力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
王太监带来的圣旨意思也简单,就是授予宁修广东海防道按察使一职。>
这可就出乎宁修的意料了。>
在他的印象中,海防道按察使并不是一个常设的官职。似乎只有山东登州布有海防道。概因登州的地理位置极为特殊,三面环海,故而在此设海防道。>
其他各省一般都设兵备道。>
仅仅看名字就能看出差异。>
海防海防,没有水师可怎么防?>
故而设海防道一般都会紧随着训练水师。>
万历皇帝此次在广东开设海防道,应该是认为训练水师刻不容缓了。>
至于这个官职...宁修也说不上来太多,只知道是升官了。>
明代的按察使一般指的是提刑按察使,掌一省司法。>
这个官职在明初期十分重要,与都指挥使,布政使共同执掌一省事务。>
但这一切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变化。随着巡抚总督的常设,三使司沦为摆设。>
但再怎么摆设,这也是三品官员。一般是皇帝打发不喜欢的臣子离京的一个套路。>
当然,海防道按察使和一般的按察使不一样,负责的主要事务是海防,和刑狱不沾边。>
宁修觉得万历皇帝还是蛮慷慨的,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奋斗在晚明》 最新章节第三百六十八章 过零丁洋,网址:https://www.bqgbi.org/93_93183/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