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飘动的导游旗 > (二)说说乌盟那点事(1/5)

(二)说说乌盟那点事(1/5)

上一章飘动的导游旗章节列表下一页
飘动的导游旗有声小说,新笔趣阁在线收听!
顺着山路一直下行,前方必经之地就是乌兰察布市的卓资山县。每一提到这个地名,总让当地人和一种食品联想到一起——卓资山熏鸡。

乌兰察布市原名为乌兰察布盟,以前下设集宁市、丰镇市、卓资县、化德县、商都县、兴和县、凉城县、察哈尔右翼前旗、寨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后旗、四子王旗。

乌兰察布,蒙古语,即“红山口”。在今呼市东北5公里大青山脚下。盟,即会盟。清朝为了加强对蒙古地区的控制,仿满清八旗例,在蒙古地区原有制的基础上建立“盟旗制度”,即对归附的蒙古部逐一编旗,划定疆界,从蒙古王公贵族中选任札萨克管理旗政,然后指定数旗定期会盟于某地,商讨重大事务。清朝指定的会盟地址名称,即作为盟的名称。清天聪6年(1632年)六个部落旗首次会盟于乌兰察布,始有乌兰察布名称。 在“乌兰察布”会盟的原六个部落旗:(一)四子部落,或称四子王旗。位于原察哈尔省西北角。牧地东西宽5公里,南北长120公里;(二)喀尔喀右翼部,即喀尔喀右翼旗。又称达尔罕旗。位于四子部落之西,茂明安之东。牧地东西宽60公里,南北长65公里;(三)茂明安旗。位于固阳县以北。牧地东西约50公里,南北约95公里;(四)乌拉特部。位于河套以北,沙漠以南。牧地东西宽5公里,南北长150公里。乌拉特部又分为三旗---乌拉特前旗,在本部的西面,范围包括五原,包头一带及半个河套;乌拉特后旗在本部的东面,包括包头,固阳,安北一部;乌拉特中旗,在前后两旗之间,包括包头,五原,安北一部。

乌兰察布有悠久的历史。从邻近的呼市郊区保和少大窑发现的古人类石器场和毗连的山西省阳高县许家窑发现的石球石器证实:远在旧石器时代,乌兰察布地区就已有人类生存。从察右中旗,四子王旗,察右后旗,和林格尔县等地发现的细石器以及清水河县呈现的“仰韶文化”证明,在母系社会时期,乌兰察布地区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并且会制造石器,从事狩猎,畜牧饲养等生产活动。商,西周时期生活在这里的游牧部落有面方,獯鬻(战国后称匈奴),鬼方等。后来又有林胡,楼烦等民族。他们骁于骑射,善于畜牧,都做过乌兰察布大地的主人,历史上统称他们为戎狄。 战国时期,乌兰察布大部分区域是赵国和匈奴的领地。赵秦诸国纷争,该地域受扰,成为中原诸国的徼(边界)外地。赵武灵王使林胡,楼烦部臣服后,在阴山下筑长城,至高阙为塞,使乌兰察布盟隔绝于中原。赵国所修的长城至今还在兴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飘动的导游旗》 最新章节(二)说说乌盟那点事,网址:https://www.bqgbi.org/98_98406/38.html

上一章飘动的导游旗章节列表下一页